最近,養老第三支柱多點開花。
12月1日,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開展養老保險公司商業養老金業務試點的通知》,再過一個月,也就是自2023年1月1日起,將在北京等十省市開展商業養老金業務試點,包括中國人民養老保險、中國人壽(601628)養老保險、太平養老保險和國民養老保險四家公司飲頭啖湯。
個人養老金正如火如荼,商業養老金斜刺里闖入,對保險公司而言,“個養”和“商養”不是孰輕孰重的問題,而是雙線作戰的問題。
(資料圖片)
競 爭
個人養老金和商業養老金同屬第三支柱,都是國家戰略的組成部分,但前者是混業競爭,銀行、基金和保險“三駕馬車”在一個養老金池子里“圈地”,展開差異化競爭;后者則是保險公司“一個人在戰斗”,是如何在自己的“專屬領地”做大做強的故事。
在個人養老金市場,銀行握有賬戶優勢,基金擁有投研優勢,保險的優勢是長期,但在短期思維顯著的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往往被忽略。凱恩斯那句“從長期看我們都會死去”洗腦了中國市場,因此“三駕馬車”里,銀行大張旗鼓,基金摩拳擦掌,保險只是默默推出7款產品,聲調不高。
如今看來,保險是在憋大招。
商業養老金向客戶提供養老賬戶管理、養老規劃、資金管理和風險管理等服務。商業養老金與個人養老金的區別在于,前者不享受個稅優惠,也因此沒有額度限制。與此同時,商業養老金只需年滿18周歲,不管有沒有社保,都可購買。
當然,個人養老金賬戶可以購買養老儲蓄、養老理財、養老基金和養老保險這四大類產品,而前者就比較純粹,購買的只是由險司提供的商業養老金產品。
對 比
被銀保監會定義為新型商業養老保險業務,一個“新”字,使得商業養老金擔負著市場突圍的政策使命。
保險公司無論是做商業養老金還是個人養老金,都要做到資產和負債的久期匹配,這其實是保險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前臺的營銷和“地推”,都只是“獲客”,真正的“留客”,還是要用產品和服務打動客戶。
商業養老金和個人養老金,是保險公司的兩條賽道,這并不是兩條平行線,而是能夠互相轉化、互相賦能的,因為他們之間的交集就是保險之于養老的美譽度和競爭力。
所以,保險公司必須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在個人養老金市場不斷豐富產品品類,與銀行和基金“同臺競爭”,年金險只是剛剛開始。在這里,養老金的核心需求,就是長期收益率,不僅要跑贏通脹,還要多多益善。
而在商業養老金市場,則更加聚焦養老服務和保障,更廣泛地觸達“新市民”,即新產業、新業態和靈活就業人員,進一步下沉。商業養老金領域,保險的對手只有自己,國家給了方向和政策,他山之石證明這是藍海市場,剩下的只是跑通商業模式,供給制造需求。它是多年來險司一直經營養老市場的延續和升級,但有了隔壁個人養老金的參照,而被賦予了更多意義,那就是在養老領域,險司的比較優勢到底為何。
長 期
商業養老金對保險企業提出了更高要求,這不僅僅是做個團險和年金的簡答題,而是真正滿足客戶全生命周期的理財和養老需求,是一道復雜函數題。它既要收益率,也要多樣化,還要操作便利,現在人們總是愛調侃既要也要還要,但把不可能變成可能,正是企業脫穎而出的密鑰。
相比銀行和基金,被視為“長錢”的保險,其混業競爭甚至降維競爭的最大本錢就是長期能力。
一直以來,保險都被視為養老賽道的天選之人,在“保險-養老-醫療”的三角關系中,保險居于牽頭地位。無論是成立十家專業養老保險公司探索養老年金等爆款產品,還是大小保險公司各自為戰試錯養老社區、醫養結合等增值服務,養老之于險司,不僅是“錢景”,也是責任。
保險公司應該有舍我其誰的戰略定力和戰術勇氣,不應該被短期的紅包大戰和收益率比拼拽著走,而是應該著眼于自己長期能力的綢繆和建設,依靠過硬的長期投資能力和長期服務保障,做大做強商業養老金市場。
居安思危,居危思變,不進則退。古往今來,莫不如此。
長按關注,精彩呈現
長按關注,隨時溝通
投稿有酬·爆料必謝
Azhihuibao@163.com
一周回顧
調研惠民保:超五成用戶首份商保!“死亡螺旋”猶存,優化空間仍大!
“安聯”基因強化,中德安聯變安聯人壽!加速打造金融“航母”?
榮譽 | 2022年度“中國保險鼎峰108將”榜單正式公布!
商業養老金試點在即!四家養老險公司10地區先行,商機與挑戰在哪?
疫情蔓延,"確診可理賠"如履薄冰!"疫情險"下架折射風控尷尬!
一代保險“老將”落幕記:時隔半年,大地保險原總裁正式被逮捕!
康養新觀②:焦慮做不了養老!保險布局的正確姿勢該是什么?
X 關閉
X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