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觀 |聚焦保險創新
當下,宏觀經濟形勢下行,數字化加速卻仍不甚明朗,保險消費主力人群發生轉變,消費者對保險提出新需求,行業內,壽險進入轉型深水期,健康險增速放緩,保險公司人力銳減,無不讓險企面臨重重挑戰。
(資料圖)
內外形勢,迫使保險行業進入發展新階段,一些傳統的發展模式、產品結構、渠道構成已經行不通,險企面臨巨大壓力的同時,也不得不重新出發,基于新形勢、新需求,從產品以及服務端入手,實現創新,為消費者乃至自身創造新價值。
新形勢下,產品創新與保障勢在必行
當前背景下,新型保險消費者已經出現。中移智庫發布的《2022數字青年新消費洞察報告》顯示,截止至2022年,我國數字青年人群以突破3億人次,達到3.24億,青年的互聯網普及率高達95.29%,超過我國整體水平22%。
隨著這些青年人口成為主力消費者,他們的購買決策過程、消費動機逐漸開始對保險業提出了新要求。作為互聯網原住民,年輕一代擁有更強的信息收集能力,其消費決策建立在充分透明的信息上,意在貨比多家之后做出更優選擇。因此,性價比是新青年們在進行消費者決策時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
決策之外,年輕消費者的消費動機也展現出了不一樣的特點。艾媒咨詢發布的《2022年中國興趣消費趨勢洞察白皮書》指出,“新青年”群體追求“自我滿足”“樂于嘗鮮”的多元化、個性化消費需求,從自身需求出發,將自身的幸福感、快樂感放在消費決策考慮的核心,這就要求品牌能樹立能讓年輕人認可的品牌觀念。
除了消費者變化,保險市場結構也發生了轉變。人身險行業,產品結構發生了劇烈變化,增額終身壽險成主要險種,健康險在經歷多年高速增長后,發展勢頭慢了下來,其中,重疾險及其他產品銷售疲軟,市場需要新的增長點。另一方面,健康險覆蓋率達到新階段,按照收入結構來看,疾病險占比64.4%;醫療險占比34.6%,而護理險和失能險的比重僅為0.9%和0.1%,護理險和失能險的供給和占比嚴重不足。
為新青年量身定制:華貴SMART風險保障方案
新型消費者的出現以及保險市場結構的變化對保險公司提出了新要求。值此背景,華貴人壽秉持著讓消費者“花小錢就能辦大事”,提供了針對新青年的SMART生活提案。
這一風險保障組合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S —— Simple簡單,即產品形態簡單明了,消費者能清楚知道自己所買的產品能保什么,不能保什么;
M—— Meaningful重要,保險產品所保障的風險一定是重大的、會對生活造成重大影響的風險;
A —— Affordable 實惠,產品價格是實惠的,消費者能買得起,負擔得起;
R —— Reliable可靠,產品的相關售后必須是可靠的,特別是理賠服務;
T —— Thoughtful全面,產品組合保障風險范圍是全面的,能覆蓋人生主要的重大風險。
以上述SMART原則為基石,華貴人壽提供了“大麥旗艦版定壽+麥芽糖失能險+百萬醫療/惠民?!钡娘L險產品組合。
其中,大麥旗艦版定壽產品的免體檢保額全面提升至最高400萬,特殊職業限額更高,且包含航空意外責任以及水路公共交通意外責任兩大可選責任,其中,航空意外保額最高1000萬。產品健康告知更寬松,且高血壓/糖尿病/甲狀腺癌/乳腺原位癌/宮頸原位癌/前列腺腫瘤/乙肝7種疾病也有機會投保。
在SMART風險保障組合中,更重要的是,華貴人壽加入了華貴附加麥芽糖失能收入損失保險
麥芽糖失能險大概率是國內首款互聯網失能險,作為大麥旗艦版定壽的附加險,產品保障期限同主險,可選10/20/30年,至60/65/70歲,若被保險人不幸失能,則每月按約定的保險金額賠付失能保險金,最高11.5萬/月,最長賠付期間為120/60個月(可選)。
具體來看,這款產品的保障包括功能損傷失能關愛金、意外傷殘失能關愛金以及特定骨折失能保險金。
1、功能損傷失能關愛金
退還已交保費+每月按1倍保額賠付,最高5萬/月,最長給付60/120個月;
2、意外傷殘失能關愛金/關愛金
退還已交保費+每月按2倍保額賠付,最高10萬/月,最長給付60/120個月;
3、特定骨折失能保險金
賠付第2項的同時,每月額外賠付0.3倍保額,最高額外賠付1.5萬/月,最長給付60/120個月。
需要指出的是,對于1、2項,僅賠其一,同時滿足的按第2項賠付,即,失能=退保費+最高給付保險金11.5萬/月。
華貴附加麥芽糖失能險對投保人、保司以及市場有著重要意義,具體體現在以高杠桿提供保障、與現有重疾市場相互補充、豐富產品供給以及促進健康險市場的結構轉型方面。
對于投保人來說,麥芽糖失能險能夠以高杠桿,針對身體狀況嚴重、身體機能喪失而導致的日常行動能力缺失,為他們提供保障,從而彌補了基礎醫療之外的、投保人迫于重疾險的高保費、低杠桿未投保而造成的部分保障缺口。以1萬保額、最高給付期間120個月為例,在30歲、保30年、交30年的情況下,麥芽糖失能險的女性保費為397.8元/年,男性保費為1125.8元/年。
產品方面,失能險和重疾險同為收入補償型險種,與重疾險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是失能險比重疾更加聚焦,更加實惠,可謂是mini版的重疾,從而對現有重疾市場進行補充。
從更廣泛的范圍來看,對于消費者來說,失能險以“利己”為核心邏輯,在消費者正常生活與身故之間,提供了因疾病或意外導致失去工作和生活能力的保障,不僅契合當代年輕群體的“悅己”型消費,更幫助應對失能、意外造成的巨額損失等重大風險,補充了保障缺口。
對于險企來說,失能險則豐富了產品供給,同時幫助滿足用戶新需求。除了主流的壽險、醫療險等產品,失能險豐富了保險公司的產品組合,提升多元化,是險企謀求創新的一個方式,同時,失能險也幫助保險公司滿足了用戶的差異化需求,在供應主流產品的同時,通過失能險產品補充保障。
對于整個行業來說,失能險則促進了健康險市場的產品結構轉型,帶來新的增長驅動力。目前健康險市場發展放緩,以重疾險為主、醫療險為輔的產品結構暴露了種種弊端,市場進一步發展的內驅力是改善產品結構,促進長護險、失能險的發展。而華貴通過提供失能險,參與了產品的結構轉型,從而進一步推動健康險的有序、良好發展。
保險業的未來:華貴人壽的堅守與創新
保險行業,未來已來。政策端、新形勢以及消費者需求都對保險行業創新提出了進一步要求。
去年,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進一步豐富人身保險產品供給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推動保險業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險企為消費者提供豐富優質的人身保險產品,尤其對商業健康險的供給和產品結構做了精細化要求。
另一方面,保險業內的新形勢也在推動險企的創新。鋪天蓋地的數字化推動互聯網渠道的興起,各類技術在保險各流程的運用帶來了全新體驗,作為參與者,保險公司需要順勢而為,利用這種新形勢,推動保險業的前進。
再者,保險消費的助力人群、保險意識、購險決策等方面也發生了極大變化,對險企提出的要求是采取各種創新舉措,滿足消費者的新需求。
作為一家堅持“執著”與“創新”的險企,華貴人壽基于上述趨勢,堅持保險姓保,通過不同的保險產品,例如各類定壽以及失能險產品組合,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彌補缺口。與此同時,華貴也一直堅持創新,以用戶為中心,不斷對產品進行迭代,提升理賠流程,適應渠道趨勢,為具有新需求的新一代年輕消費者提供高性價比的產品和差異化、精細化的服務和體驗。
保險業的發展如火如荼,行業內外的因素推動保險業的演進和變化,數字化已經對保險業進行滲透,成為消費主力的年輕群體也對保險提出了新需求,身處其中的險企,只有順應趨勢,才能在當前以及未來,為消費者、為市場、為自身創造更大的價值,這是華貴人壽正在做的,也是任何想要贏得未來的險企應該做的。
點擊“閱讀原文”,購買保觀最新行業報告
X 關閉
X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