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國東盟全面戰略伙伴關系開局之年、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生效實施的第一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3.0版建設即將啟動。9月16日-19日,第19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將在廣西南寧舉辦,其“共享RCEP新機遇,助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3.0版”的主題尤為引人關注。
3.0版建設可期
中國-東盟自貿區建成以來,經貿成就令人矚目。經過多年的發展及醞釀,如今,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聯合可研正加快推進,備受各界關注。
伴隨著2003年中國與東盟建立戰略伙伴關系,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步伐不斷加快。2010年1月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全面建成,2019年推出“升級版”,統計顯示中國-東盟自貿區零關稅已覆蓋雙方90%以上的稅目產品。中國-東盟自貿區自建成以來,有效推動了中國與東盟的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進程,也為區域經濟融合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
數據顯示,2010年-2019年,中國與東盟雙邊貿易規模年均增長9.4%。2020年,盡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東盟依然躍升為中國最大貨物貿易伙伴,中國與東盟實現了互為第一大貿易伙伴的歷史性突破。2021年,在全球疫情反復、世界經濟復蘇放緩背景下,中國與東盟貿易規模繼續逆勢上揚,約為8782.07億美元,比2020年增長28.1%。疫情發生以來,中國-東盟進出口貿易逆勢增長,也充分體現出中國-東盟自貿區為中國與東盟經貿關系帶來的強大韌性。
據報道,在第19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上,多方將聚焦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建設,開展深入探討。商務部研究院亞洲研究所副所長袁波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貿易領域,推動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3.0版建設,可以對標《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等更高標準協定,進一步提高中國與東盟貨物貿易自由化水平,在質量標準領域達成互認協議,降低非關稅壁壘;此外,在電子商務等數字經濟領域,可對標《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為雙方企業在區域市場拓展數字貿易等領域合作創造更加穩定、可預期的發展環境。
雙邊貿易快速增長
海關總署日前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中國與東盟貿易總值為4.09萬億元,增長14%,占中國外貿總值的15%。中國已連續13年保持東盟最大貿易伙伴,東盟作為中國最大貿易伙伴地位進一步鞏固。
“從今年整體的發展來看,雖然面臨地緣政治沖突和風險加劇的外部環境,但中國與大多數東盟國家的貿易合作仍處于比較好的發展狀態。”袁波說。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與大多數東盟國家的貿易增速都高于中國對外貿易的整體增速。海關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中國與馬來西亞貿易總值為8551億元,增長22%;與新加坡貿易總值為4572.3億元,增長17.9%;與印度尼西亞貿易總值為6233.7億元,增長29.4%。
“數據也說明,今年以來,RCEP的生效實施與中國-東盟自貿區形成疊加效應,區域經濟一體化帶來的紅利正在逐步釋放。”袁波說。
RCEP為中國東盟經貿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據了解,商務部高度重視服務企業并提升企業利用RCEP的能力,持續積極推進三方面工作:第一,加大力度,推進落實《關于高質量實施RCEP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推動地方、行業和企業搶抓協定落地實施的發展機遇,持續釋放RCEP紅利。第二,大力組織開展RCEP系列專題培訓。第三,做好面向企業的公共服務。充分發揮中國自由貿易區服務網公共服務平臺的作用,推動地方自貿協定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
袁波還表示,目前中國與越南等部分東盟國家仍然存在著一定規模的貿易順差,未來也需要進一步促進雙邊貿易的平衡、可持續發展。比如,進一步擴大對東盟國家的產品進口,包括在農產品領域促進檢驗檢疫措施的便利化和相互認可,在消費產品領域促進質量標準的的相互認可等;同時加強合作為中國企業在東盟投資創造更好環境,通過在東盟國家本地投資生產,促進貿易的平衡發展。
X 關閉
X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