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晚間,江特電機(002176.SZ)收到證監會江西監管局送達的《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此前,因信披違規,江特電機于去年12月9日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江特電機方面稱,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生產經營一切正常,公司將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公平的履行信息披露義務,維護公司及廣大股東利益。
機構二季度悄然加倉
處罰公告發布后,記者從接近江特電機的人士處獲悉,自創立以來,江特電機一直保持實打實干的企業形象,公司早在十年前就布局鋰電池,踩對了時代的風口,期間公司經歷退市風波,股價最低跌至1元附近,公司依然堅定發展鋰產業的目標,終于守得云開見月明。接下來,公司將揚帆起航,做大做強鋰云母提鋰業務,將區位和資源優勢轉化為亮眼業績,以更好地回饋股東。
目前,江特電機的鋰鹽項目擴產進行中。4月7日,江特電機公告稱,子公司江特礦業擬在江西宜豐縣同安及工業園區投資新建年產300萬噸鋰礦采選、年產2萬噸鋰鹽項目,總投資約20億元,項目將利用鋰云母制備高純度碳酸鋰及副產品的硫酸鹽焙燒新工藝。
為有效降低能耗,響應國家“雙碳”目標,同時更好地承接公司正在進行的探轉采項目,8月17日,江特電機擬對銀鋰新能源一期云母提鋰產線升級改造,計劃投入1.28億元,預期12月完成改造。
得益于鋰價的強勢,今年上半年江特電機營、利雙增,實現營業收入27.10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3.65億元增加13.45億元,同比增長98.58%;實現凈利潤13.48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81億元增加11.67億元,同比增長643.50%;扣非凈利潤為13.37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58億元增加11.79億元,同比增長746.57%。
記者注意到,雖然存在處罰預期,但機構卻在二季度大幅加倉了江特電機。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共有73只基金的十大重倉股中持有江特電機,較上季度增加38只;合計持有1.48億股,環比上季度增加31.24%;持股市值37.02億元,比上季度末增加14.26億元,環比增加62.68%,占報告期末流通市值比例為8.67%;為公募基金第179大重倉股。二季度,江特電機股東戶數減少11.25%,籌碼趨于集中,期間股價上漲23.96%。
產業鏈景氣度高,云母提鋰具成本優勢
機構依舊看好江特電機,或是出于鋰價的持續走高。據上海鋼聯發布數據顯示,9月13日,部分鋰電材料報價上漲,其中,電池級碳酸鋰漲2600元/噸,在經歷五個月的高位震蕩后,碳酸鋰噸價再次站上50萬元“大關”,無不宣示著作為新能源時代“石油”的鋰電池,依舊是新能源產業鏈中不可替代的“寵兒”。
今年3月初,上海鋼聯統計的電池級碳酸鋰均價漲至50.4萬元/噸。彼時有分析認為,年初受資源端及冶煉端檢修影響,碳酸鋰供需錯配,加劇了市場供緊現象,下游受原料庫存低位影響,補庫需求較為強烈。而此次碳酸鋰均價再次上漲,主要原因或為供給端受到國內疫情影響,疊加下游需求增長。據業內人士消息,目前計劃中鋰鹽新產能多集中于年底釋放,對下半年供給端影響不大。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約408.7萬輛,同比增長65%。國內方面,上半年新能源車累計銷量達260.0萬輛,同比增長115.0%。某私募基金分析師對記者表示,下半年新能源頭部廠商產線升級、產能擴張,同時隨著“金九銀十”傳統黃金消費季到來,新能源車銷量或將迎來增長加速。
對于鋰供給,上述分析師指出:“碳酸鋰產業鏈的利潤集中在礦端,資源與產品相互依存。目前,國內資源端緊缺程度未見緩解,鋰輝石依賴于進口且海外礦價不減,成本將繼續支撐碳酸鋰價位。短中期看,鋰價仍有較強支撐。”
據悉,國內鋰云母資源主要分布在江西宜春、湖南正沖和尖峰嶺、廣西栗木等地,其中宜春坐擁全球最大的多金屬伴生鋰云母礦,宜春市及其下屬管轄地擁有探明可利用氧化鋰儲量逾258萬噸,折碳酸鋰當量約636萬噸。
江特電機在宜春地區現擁有2處采礦權和5處探礦權,從已探明礦區儲量統計,合計持有或控制的鋰礦資源量在1億噸以上,居國內前列。依托于區位優勢和自有礦山優勢,江特電機形成了鋰礦石開采、鋰礦石分選綜合利用、鋰鹽深加工的一體化產業鏈,是國內云母提鋰的龍頭企業。
資料顯示,云母提鋰原材料成本相比鋰輝石便宜8000元/噸,綜合成本和鋰輝石提鋰相當甚至更低,鋰云母成為在鋰精礦、鹽湖產能擴張有限且價格上漲情況下鋰資源的有效補充。有機構認為,鋰云母已成為不可輕視的戰略性資源,預計2025年云母提鋰產品有望超過20萬噸碳酸鋰當量。
“現在,為了打造亞洲鋰都,宜春政府在招商引資方面抓得很緊。其實不必著急,等到國軒高科、寧德時代、比亞迪這些巨頭在宜春的項目快要投產的時候,會有大把的配套企業主動跟過來。”宜春當地一家負極材料企業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不過著急也是可以理解的,按市里的規劃,到2025年,全市鋰電新能源產業營收超過8000億元。”
X 關閉
X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