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科都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都電氣)創業板IPO獲深交所受理。公司的前身可追溯至1982年掛靠村辦集體所有制的下堡塑電器廠,公司歷史較長,但同時也衍生出發展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在多年后才得以解決。
公司定性前后矛盾,出資瑕疵跨越25年
科都電氣主營電動工具零部件及低壓電器,主要產品包括專用開關、控制器等電動工具核心模塊,以及工業連接器、工控電器等低壓電器產品,主要應用于電動工具、工業設備、配電系統等領域。
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科都電氣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03億元、5.23億元、7.7億元、3.47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4090.47萬元、7276.87萬元、9316.62萬元、3792.37萬元。
科都電氣目前由鄭春開家族合計控制74.55%的表決權,鄭春開、鄭龍勇、鄭曉萍、鄭曉玲為公司實際控制人,然而科都電氣在40年的發展歷程中卻有著一系列問題。
科都電氣的歷史可追溯至1982年樂清縣蒲岐下堡塑料電器廠,彼時的經濟性質為集體(隊辦),后改名為樂清縣蒲岐電塑廠。1989年蒲岐電塑廠增資至30萬元,其中自然人投資合計15萬元,村委投資15萬元,樂清縣蒲岐鎮工業辦公室確認情況屬實,此后該廠也一直為集體所有制性質。
然而到了2003年,情況突然反轉,當年樂清市蒲岐鎮下堡村村民委員會發文稱1989年規定下堡村應出資的15萬元并沒有投入,表示該廠不存在集體所有制性質,同意該廠從集體所有制變更為股份制,等于說14年過去了,相關部門對蒲岐電塑廠的定性不僅是前后矛盾,還來了個180度大轉彎。
除此之外,科都電氣歷史上形成的出資瑕疵也是“老大難”,1995年還是蒲岐電塑廠的科都電氣增資至550萬元,但招股書表示這550萬元出資憑證存在遺失情況,確認依據不足,無法核實其形成過程,直到2020年12月鄭春開才將這550萬元補足,算下來科都電氣歷史上的出資瑕疵竟然橫跨了25年之久。
屢次虧本處置資產
除了因發展歷史較長發生的諸多問題之外,銀柿財經記者還發現,虧本處置資產也是科都電氣的家常便飯,其中多次是公司將資產虧本轉讓給實控人鄭春開。
報告期內,科都電氣曾經參股過合興小貸、東鐵資本、光大實業及東海創投等4家公司,除了東海創投在2020年解散,其他3家公司的股權都被科都電氣虧本轉讓,其中2筆都是轉讓給了實控人鄭春開。
2021年2月,科都電氣將出資額1400萬元的合興小貸4%股份以936.16萬元轉讓給鄭春開;同年3月又將東鐵資本10%的股權以398.2萬元轉讓給鄭春開,而科都電氣擁有這部分股權的成本為500萬元。雖然這兩筆交易的定價都有坤元評估出具的報告為依據,但科都電氣在交易中虧本,以及交易對象是鄭春開均為事實。
冗長的項目建設像是“吞金獸”
招股書中還對在建工程余額較大做了風險提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科都電氣的在建工程余額為3.41億元,占公司總資產的31.49%,其中有3.33億元是樂清新廠區基建工程項目。該項目于2017年末開始,建筑面積約18.94萬平方米,如今已過去了4年半,還沒有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
招股書表示,該項目建設周期較長的原因包括項目所在地塊系填海形成,地質松軟,前期需要進行樁基建設;項目龐大復雜,在建設期間受到了建設資金有限及新冠疫情影響限制等。
而科都電氣本次擬募資的6.37億元中,有超過4億元要用于科都電氣生產及輔助非生產用房基建項目,這一項目也是在樂清新廠區同一地塊實施。
歷史上發生的諸多情況、建設周期冗長的項目,這些或許都需要科都電氣進一步進行說明。
X 關閉
X 關閉